中国经济新闻网讯(记者 唐福勇)2019年1月25日,由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评选的“2018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”对外发布。
十大事件分别是: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受到最严厉处罚;权健然健涉嫌传销夸大宣传,保健品行业顽疾整治难;ofo小黄车退押金难,共享单车经营不善消费者买单;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挑战安全底线;一块脏抹布揭开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;农村里的山寨货;“大数据杀熟”多领域多平台泛滥;网络订机票收取高额退票费;预付式消费现“套路贷”;个人信息被兜售,互联网用户在“裸奔”。
本次评选所涉及的事件和案例,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,在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侦办起诉大量的消费侵权案件和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受理的数十万件投诉案件中梳理评选出来的,入选的案例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首先,它们都具有典型性。例如,网络订机票收取高额退票费,预付式消费现“套路贷”等,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,违背了契约精神,加重了社会诚信危机,更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。同时也反映出不法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手法的隐蔽性,更折射出市场监管上存在的漏洞。其次,这些案例具有相当的危害性。例如,一块脏抹布揭开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等。同时,案例也具有普遍性,这些事件的受害人是众多普通消费者,他们被侵害的手段和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普遍代表性。例如,ofo小黄车退押金难,共享单车经营不善消费者买单;权健然健涉嫌传销夸大宣传,保健品行业顽疾整治难等。
发布会现场还公布了2019年的3·15晚会的主题——“共治共享放心消费”。